最新消息
「我的孩子可以去上學嗎?會不會適應不良?若是一直哭怎麼辦?上學要準備什麼物品?」,相信家中小寶貝即將就讀幼兒園,在父母心中既期待又擔憂,開心小寶貝即將邁入人生另一階段,擔憂小寶貝在家中的生活與幼兒園的生活因為差異太大而會適應困難,怕被同學欺負、怕跟不上老師的教學活動等,孩子與家長的心理調適與事前準備極其重要。
而從事早療個管社工多年來發現,多數家長對於孩子要入學心中有滿滿擔憂及疑問,且不清楚孩子入學前需具備的能力或心理調適,直到孩子入學後發生不適應狀況,家長往往感到焦慮及措手不及,而幼兒園老師也需花費較多心力在協助孩子適應新環境,亦會造成孩子、家長及老師三方面承受較多的壓力。有鑑於此,早療個管特別為今年將入幼兒園的兒童及家長辦理「入幼兒園前準備親職講座」,期許家長能透過經驗豐富的巡迴輔導老師分享,認識幼兒園的整天作息、兒童入學前應具備的能力及幼兒園老師的期待,以利家長提前在家調整兒童的生活安排,減緩兒童入學後適應不良狀況。
在新冠肺炎的影響下,考量參與人員的安全,加上來參加的家長家中皆有未滿六歲的孩童,在辦理形式上更須審慎評估,擔憂群聚造成疫情擴散,但又考量孩子的入學不能等待,在兼顧防疫及讓家長即時取得相關訊息的考量下,決定以線上形式辦理。
活動中講師從分享幼兒園一整天的作息到孩子入學前應具備哪些能力,更提醒有三大主軸家長必須優先重視,分別為「吃的食物、睡眠及運動」,首先「吃的食物」,盡量選擇原型食物,避免加工、辛辣及過多調味料的食物,根據研究顯示兒童攝取過多不當的食物容易造成身體發炎,而身體發炎就會連帶影響兒童學習及情緒行為,換言之當小寶貝一直處於身體不適的狀態,當然心情就不美麗,容易會有情緒行為問題。另講師提醒家長要多理解小寶貝行為背後原因並給予尊重,比方說小寶貝將食物吐出來有時的原因是自保(如:咬碎小番茄時的口感,在小寶貝小小的心中是突兀及恐懼的,所以有許多兒童會排斥進食小番茄)。
再來是有「充分的睡眠」,雖然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間不一樣,但在幼兒園的活動量會比在家中多很多,而且幼兒園是團體生活,沒有辦法讓小寶貝想睡就睡喔!若是小寶貝睡眠不足,必定會影響小寶貝情緒及學習,建議家長可先了解未來將就讀幼兒園的午覺時間,提前在家中訓練小寶貝睡午覺的習慣。
最後是「充足的運動」,多數幼兒園活動安排是動靜動靜交互進行,小寶貝若沒有足夠的肌耐力容易疲憊,而身體疲憊後就無法專注學習或與其他孩子互動,因此小寶貝平日若有定期運動提升肌耐力,將對於小寶貝適應幼兒園有極大幫助。
除了上述三大主軸外,講師也提及家長常以大人角度去看待入學適應困難,卻遺忘應要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在孩子的小小世界中,很多在大人眼中小事情,但卻是天崩地裂大事情,家長要多去理解及陪伴孩子成長,減少責備及負向語言,相信孩子就能好好成長並獨立自主。
整個講座除了分享孩童應具備的能力外,另一個重點是「有品質的親子互動」對於兒童入學適應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良好的親子互動能建立小寶貝足夠安全感,而足夠安全感能增進孩子的環境適應能力,所以講師非常推薦平日家長可與小寶貝進行親子共讀、親子運動等活動,藉此增加親子間感情的資本,且有品質的親子互動非單單在旁陪玩,而是真正做到與小寶貝互動或聊天,並嚴禁欺騙孩子或說話不算話,若已經答應孩子務必要做到,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很好騙,因為每個承諾孩子都會認真的放在心上,所以信守承諾是家長一定要做到也是很重要的事。
講座的尾聲,講師也提醒所有家長,孩子跟大人一樣重要,在用心照顧孩子之餘,大人也要學會好好照顧自己,俗話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千萬不要單獨面對孩子的情緒,多相信身邊的人或尋找專業資源,與學校老師攜手合作,相信會讓每個孩子的早療之路更加順利!
圖一:講師利用視訊方式跟家長分享入幼兒園前準備
圖二:講師分享家長如何在休閒活動與小寶貝建立有品質的親職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