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雙手舉起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十,換左邊……」在每次體能活動的開始,第一個流程總是排排站,進行暖身操。服務對象手持泡棉棒,按照口令唱數到二十後換下一個動作。經過支持者適時的微調,整體動作總是顯得整齊流暢。✨
起初,這樣的整齊並不容易。曾幾何時,服務對象的動作零散不齊,教保員們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用心,不只是教導,而是找出適合他們的方式」,這是我們不斷實驗的初衷。某日,善心人士捐贈了一批彈力帶,我們懷抱希望地嘗試導入。然而,大多數服務對象在認知與手部控制方面尚有挑戰,彈力帶終究無法發揮應有效用,只好暫停使用。
機緣巧合下,我們開始使用燈會中收集來的「海綿發泡管」。這些發泡管長度適中、安全無虞,彷彿為服務對象量身打造。他們握著管子,不再畏懼失誤,甚至玩心大起,互相敲擊彼此的泡棉管,大笑聲此起彼落,彷彿童年最純真的樂章正在此刻奏起。「原來,動作也可以是一種快樂的語言。」🧡
數年後,這些發泡管逐漸磨損,我們改換為「泡棉實心棒」,輕巧堅固,成為目前最受歡迎的暖身工具。每當我們根據年度學習主題調整器材時,如球類當年就加入球的元素,服務對象們總會眼睛一亮。器材的新鮮感,就像一封封打開的驚喜信,引發他們探索與參與的熱情。
重複,是學習的根。有人說,重複練習單調無趣;但在我們眼中,這是一種蓄積的美。「每一次的重複,都是通往穩定的橋樑。」隨著動作一遍遍地演練,配合適度的器材變化,服務對象們不僅建立了節奏與規律,更悄悄培養出自信與成就感。他們的眼神,從迷茫漸漸轉為堅定。💪
未來,我們仍會守護這份用心,透過輔具器材幫助服務對象,有趣的伸展動作。此時在背景音樂持續播放下,溫暖的空間中迴盪著笑聲與口令。我們知道,一場好的暖身操,不只是動作的排列組合,更是一場心靈的相遇。在這裡,運動不只是鍛鍊,更是陪伴;不只是提升體能,更是讓生命更有光彩的一道晨曦。🌈
圖一:服務對象在教室使用「海綿發泡管」做暖身操
圖二:服務對象在職能治療室使用「球」做暖身操
圖三:服務對象在教室使用「泡棉實心棒」做暖身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