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一句好話,一份理解:在照顧中學會說愛
仁愛啟智中心
2025-04-24
作者:施彥芳 教保員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在科技的推波助瀾下,增添了許多便利的方式。然而,口語依然是最直接且普遍的表達手段。但你我,真的會說話嗎?或者說,我們懂得好好說話嗎?
主管時常提醒我們,在與服務對象互動時,要多用正向思維溝通。可是在現實工作中,面對壓力與急迫的任務,我們有時會不自覺地以命令式、催促的語氣與服務對象對話,甚至忘了站在他們的立場,去同理他們的情緒與理解的方式。
記得有一次,阿人流鼻水,我請他拿衛生紙擦拭,但他堅決不肯。這樣的反應不是第一次,阿人長期以來都有固著不使用衛生紙的行為。我退了一步,請他用毛巾擦鼻子,他雖然照做,但只是隨意碰一下,鼻水依然沾滿鼻翼,並未清理乾淨。我蹲下來,看著他猶豫的神情,想了想,便引導他:「你想用毛巾,還是衛生紙?我可以幫你哦。」然而阿人依然搖頭拒絕,我們兩人在浴室僵持了一會,氣氛略顯僵硬,靈光一閃,我走到洗臉盆前,示範將一邊鼻孔按住,閉口,用鼻子用力吐氣,然後轉頭笑著問他:「你要試試看嗎?都不用毛巾和衛生紙喔!」他眼神亮了一下,走近我,我輕輕地協助他按住一側鼻孔,引導他吐氣,清澈的鼻涕就這麼流了出來,再換另一邊,他也成功地清理乾淨。接著,我們一起洗臉、擦乾,我誠心地稱讚他:「阿人,做得很好耶!下次有鼻涕的時候,也可以請我幫忙哦!」他露出燦爛的笑容,靦腆地說:「好。」
還有一次,小祐因情緒起伏劇烈出現攻擊行為,當晚,媽媽來接他時,我誠實地說明他的情緒狀況與行為反應。一開始,媽媽顯得有些抗拒,甚至難以接受我的描述。於是我換了個方式,除了告知小祐的狀況之外,總會溫柔地加上一句:「媽媽,回家後要多注意小祐的情緒變化,也要記得照顧自己的安全喔。」媽媽聽了,眼神中多了一分被理解的溫柔,她慢慢地開始接受我的分享,因為她知道,我不是責備,而是真心關心她和孩子。
在這個節奏快速、壓力繁重的生活中,我們總在趕時間,總在追目標,卻常忘了與人好好說話。語言,不只是傳遞訊息的工具,更是建立關係的橋梁。也許,從現在起,我們可以試著換個說法、換個角度,多一點理解與包容,讓彼此的距離更靠近一些。

圖1:作者(左)引導服務對象阿人(右)完成清鼻涕動作。

圖2:作者(右)與服務對象小祐(左2)一起玩遊戲同樂。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在科技的推波助瀾下,增添了許多便利的方式。然而,口語依然是最直接且普遍的表達手段。但你我,真的會說話嗎?或者說,我們懂得好好說話嗎?
主管時常提醒我們,在與服務對象互動時,要多用正向思維溝通。可是在現實工作中,面對壓力與急迫的任務,我們有時會不自覺地以命令式、催促的語氣與服務對象對話,甚至忘了站在他們的立場,去同理他們的情緒與理解的方式。
記得有一次,阿人流鼻水,我請他拿衛生紙擦拭,但他堅決不肯。這樣的反應不是第一次,阿人長期以來都有固著不使用衛生紙的行為。我退了一步,請他用毛巾擦鼻子,他雖然照做,但只是隨意碰一下,鼻水依然沾滿鼻翼,並未清理乾淨。我蹲下來,看著他猶豫的神情,想了想,便引導他:「你想用毛巾,還是衛生紙?我可以幫你哦。」然而阿人依然搖頭拒絕,我們兩人在浴室僵持了一會,氣氛略顯僵硬,靈光一閃,我走到洗臉盆前,示範將一邊鼻孔按住,閉口,用鼻子用力吐氣,然後轉頭笑著問他:「你要試試看嗎?都不用毛巾和衛生紙喔!」他眼神亮了一下,走近我,我輕輕地協助他按住一側鼻孔,引導他吐氣,清澈的鼻涕就這麼流了出來,再換另一邊,他也成功地清理乾淨。接著,我們一起洗臉、擦乾,我誠心地稱讚他:「阿人,做得很好耶!下次有鼻涕的時候,也可以請我幫忙哦!」他露出燦爛的笑容,靦腆地說:「好。」
還有一次,小祐因情緒起伏劇烈出現攻擊行為,當晚,媽媽來接他時,我誠實地說明他的情緒狀況與行為反應。一開始,媽媽顯得有些抗拒,甚至難以接受我的描述。於是我換了個方式,除了告知小祐的狀況之外,總會溫柔地加上一句:「媽媽,回家後要多注意小祐的情緒變化,也要記得照顧自己的安全喔。」媽媽聽了,眼神中多了一分被理解的溫柔,她慢慢地開始接受我的分享,因為她知道,我不是責備,而是真心關心她和孩子。
在這個節奏快速、壓力繁重的生活中,我們總在趕時間,總在追目標,卻常忘了與人好好說話。語言,不只是傳遞訊息的工具,更是建立關係的橋梁。也許,從現在起,我們可以試著換個說法、換個角度,多一點理解與包容,讓彼此的距離更靠近一些。

圖1:作者(左)引導服務對象阿人(右)完成清鼻涕動作。

圖2:作者(右)與服務對象小祐(左2)一起玩遊戲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