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文化,不只是展品與建築,更是我們看待世界、理解自己的方式。繼參訪新竹市東區客家會館後,我們帶著服務對象前往台北故宮博物院,展開另一場文化探索之旅。
從新竹搭乘火車,再轉乘捷運與公車,大家主動排隊、安靜候車,甚至在捷運上輕聲提醒:「這裡不能吃東西喔。」這些日常中的細節,不僅展現他們對公共空間的尊重,也讓人感受到一種溫柔而內化的成長與改變。
踏入宮殿式建築風格的故宮,彷彿穿越了一道時光之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明上河圖》,畫中市井熱鬧、人物如米粒般細小卻生動。阿漢一邊看一邊說:「好多人在逛街,好熱鬧!」接著,我們來到翠玉白菜展品前,螽斯與蝗蟲藏身葉間,白玉與碧玉巧妙融合,導覽員說明這是清代皇后的陪嫁品,象徵「多子多孫、多福氣」,讓服務對象驚呼:「這是用玉雕的白菜耶!好小顆喔!」而當阿華看見皇帝的玉璽時,天真地說:「是粽子耶!」逗得大家哄堂大笑,也讓藝術欣賞增添了幾分親切與趣味。
當毛公鼎現身,氣氛轉為莊重。這件青銅器內壁刻有五百字銘文,記錄毛公對周宣王的感恩與祝願。阿豪好奇地問:「也會給我們很多的祝福嗎?」這句輕聲的提問,卻深深觸動人心——在古老器物面前,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連結與感動。我們還看見一幅由慈禧太后題字、織有「壽」字的緙絲作品,朱紅大字與四季花卉交織其間,畫面莊嚴而溫暖,彷彿真的把祝福織進了畫裡。
中午,我們在至善園用餐,曲橋、流水、古木相伴,環境如詩如畫。大家靜靜地享用便當,在這片寧靜中,心也跟著沉澱了下來。餐後,我們搭乘雙層觀光巴士,從高處眺望城市街景。當圓山飯店的金瓦紅牆在陽光下閃耀,成為旅程的亮點,也象徵我們穿梭於傳統與現代之間,踏上一條文化軌跡。
這不只是一場出遊,更是一段看見世界、看見自己的旅程。只要給予陪伴與信任,每個人都能走得更遠,也擁有更寬廣的心。
圖一:服務對象阿瑜(右)對社工(左)說:「這是用玉雕出來的白菜,好小顆喔!」
圖二:服務對象們專注觀賞玉璽,幽默說:「看起來像粽子耶!」讓文化欣賞多了幾分親切與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