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社工員 詹祐瑄
一、在轉換中重新看見「助人」的本質
從安置機構轉入身障基金會工作,對我而言是一段重新理解「助人」意義的歷程。
過去在安置機構中,服務對象多為社會安全網下的安置個案,服務介入相對直接且具明確的目標。然而,身障基金會的工作模式截然不同,一切幾乎從零開始。社工必須先在陌生的環境中建立關係,從信任出發,再逐步推展服務。這樣的過程,考驗的不僅是專業能力,更是耐心與真誠。
二、在專業與人性之間尋求平衡
身障社工服務的挑戰,常出現在面對個案與案家強烈的自主意識與拒絕協助的情境中。這時,社工必須在「尊重個案意願」與「提供必要支持」之間拿捏界線。
我學會在助人歷程中保持柔軟,也堅定於自己的專業立場。服務並非「改變他人」,而是陪伴他們在生活的困境中找到能前進的力量。這樣的信念讓我在工作中,即使面對挫折,也能提醒自己:「緩慢前進,也是一種改變。」
三、用時間與誠意建立信任
我曾在基金會出版的一本文集中,讀到一位社工的故事。那位社工並沒有急於改變個案,而是選擇用時間與誠意,慢慢建立信任關係。這段文字深深打動我,也讓我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
社工服務的核心,不在於單向給予資源,而是透過互動、理解與陪伴,形成一段雙向的成長歷程。當個案感受到被理解與尊重,服務才能真正推動,也才能發揮改變的力量。
四、在溫柔中堅持的力量
在基金會服務的社工,往往如同「微風」般存在——溫柔卻不退縮。那份「推開門前的猶豫」與「一次次嘗試的勇氣」,正是助人工作最真實的樣貌。
社工的力量,或許不在於壯烈的行動,而在於持續的陪伴、不放棄的心,以及在困難中仍願意相信人的可能性。
五、從理解與真誠出發
回顧這段轉換歷程,我很感謝仁愛基金會給我機會進入身障領域。這份工作提醒我:唯有以理解與真誠為起點,服務才能深入人心,並在不知不覺間帶來改變。
在未來的專業路上,我希望持續保有這份初心—在改變中尋找價值,在助人中看見自己。
圖一:社工與服務對象一同出遊
圖二:服務對象(右)與社工(左)分享點心社製作之點心